提起印度,我觉得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必是泰姬陵(Taj Mahal)。这一座建筑就足以勾勒整个国家的轮廊。我去过的地方不少,看过的名胜古迹颇多,有些体量惊人但经不住细看,有些细节无懈可击却又气度不足,再有些美名在外、败絮其中,像泰姬陵一般鼎鼎大名却又能让所有游客满意,无论远望还是近观,怎么看怎么好看完全挑不出毛病,可以说,这样的神迹我从来没见到过。
清晨,沐浴在朝阳中的泰姬陵最美。原本以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一大早定会挤破头,但贪睡懒觉的游人毕竟占了多数,所以直到今天,日出时分仍然是躲开大部队参观泰姬陵的最佳时间。稳稳当当拍一张正面照必不可少,虽然这张照片已经被成千上万的游人拍了成千上万次。不流俗的照片则各有千秋,多多留意她在水中的倒影或者在门洞中的剪影就好。
泰姬陵有一种魔力,远望的时候会被她的气势震撼,近看又会被她的细腻所倾倒。尤其是建筑表面的花纹,竟然是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条在白色的基石中镶嵌而成的!赞叹之余也未免令人感慨,建筑奇迹的背后不知耗尽了多少工匠多少日夜的心血,当然,还有一位老国王8年的眼泪。
进了泰姬陵,不少人心愿已了便匆匆奔赴下个城市。我做计划时也如此,只打算在阿格拉呆一上午的时间,从泰姬陵出来就直奔火车站。要不是没买到合适的火车票,我和美美这辈子就与阿格拉堡(Agra Fort)无缘了。这个大红堡当真不逊于泰姬陵,无论体量还是细节,值得花两、三个小时慢慢转转。尤其是站在阿格拉堡的屋顶遥望远方的泰姬陵,400年前一对有情人阴阳相隔无缘得见的哀伤,足可以让如美美这样的文艺小清新们悲从心起哭一鼻子的。
我们在阿格拉住的B&B名叫Palmstay,也是一幢两层带院子的小楼,二层全部辟为客房。主人Varun,是个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他说话极快,发音清晰,边说话边搓手指,一看就知道是个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人,我们的阿格拉一日游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Varun,”我问他,“你知道斋普尔的Friendly Villa么?”“Kul和Shveta么?我认识他们,通过几次电话呢。”“怪不得,在斋普尔的时候,Shveta问我有没有预定在阿格拉的住处,我说我定了Palmstay,她立马说‘是Varun啊!’”“哈哈,经常有他们的客人来我这儿住,我的客人也经常跑到他们家去,所以我们就认识了!开B&B是我们共同的嗜好!”“嗜好?不是你们的全职工作么?”“当然不是,我的全职工作是鞋设计师,B&B只算是嗜好,或者兼职工作。”“设计师?”我突然想起来,刚入住的时候,Varun拿笔和纸给我们手绘地图,嗖嗖嗖几笔搞定,想来只有精通素描的人才有这本事。“是啊,我给欧洲的几个品牌设计鞋子,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牌子啦。”说着,Varun把我们领进客房边的一个贮藏室,里面摆满了鞋盒子,“这些都是样品,没有任何商标的鞋子哦。我把它们寄到欧洲去,如果他们觉得没问题,我也可以找本地的工厂大量制造。”
Palmstay没有雇佣仆人做家务,Varun的妈妈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早餐,但我和美美在院门外发现了一些不寻常:Varun有辆小轿车,开回来的时候要停进院子里,这有点麻烦。若是在美国,想必院门上会安装遥控装置,坐在车里一按电钮,立即自动打开。但这是印度,没那些高级玩意儿,不过同样有解决方案:每当Varun的车驶近,都会从斜次里冲出一个人,他拉开门闩打开铁门,目送汽车驶入,再关上门插好门闩。不只是汽车,像我们从外面玩回来,他远远地看见,也会跑来恭恭敬敬地打开门,把我们让进院子,再关好门。一开始我和美美都没注意他是从哪跑出来的,后来仔细观察后发现,他平时就躲在斜对面路边的树荫下,那里蹲着几个和他打扮相似的人,分别负责邻近几家房子的院门,他们就是印度式的自动门锁……晚上11:30,我洗完澡从浴室出来,美美站在阳台窗口压着嗓门冲我喊:“快过来看!”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正是“自动门锁”们的集结地,他们仍然蹲在那里,围着个火堆取暖,还小声交谈着。整个阿格拉都已经入睡,他们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十分清晰。我听不懂印度语,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那一幕情景却永远印在了脑海里,铅黑的夜,点点跳动的红色火苗,这是大多数游客都选择性忽略的印度,是印度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