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城垣博物馆

(2009-12-24 10:11:31)

早在春秋战国年间,北京就已经是燕国都城了。那时还不叫北京,而称为“蓟”。辽代时北京是陪都,称燕京;金朝时改名叫中都;元朝叫大都;到后来的明、清二朝,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地位算是钦定下来不可动摇了。

辽金城垣博物馆

元、明、清三朝的遗迹北京到处都是,燕国和辽金的古迹则比较稀罕。房山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里有不少西周文物,而要想了解金国中都,辽金城垣博物馆则是最好的选择。

辽金城垣博物馆 历朝北京定都选址示意图

博物馆里有一张示意图,探讨北京建都选址这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燕国把城址定在现今的房山区,偏西南;辽金二朝往东北挪了挪,到了宣武区,金朝都城范围比辽代大一圈;元朝则把大都又往东北挪了不少,城北沿是如今的北土城路,南沿基本就是长安街;明成祖朱棣可能觉得这样太靠北了,不爽,于是把都城北沿从三环外挪回二环,就是德胜门(将军领兵打仗出此门就算出了北京,所以叫德胜门),南部则大大扩展,把崇文区和宣武区的一部分包了进来。如今天朝的首都北京正是以明朝选址为基础,一圈一圈向外摊煎饼而成的。

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正是金中都南城墙所在地。1990年这里盖楼的时候挖出了古董,于是立马建了个博物馆把古董保护起来,和王府井古人类博物馆的做法相同。这传说中的古董就是金代中都南城墙的水关。紧临博物馆南侧的凉水河,想必就是当年的南护城河了。

辽金城垣博物馆 一层展厅

博物馆面积不大,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地上展厅主要展览辽金时期的出土文物,服装、陶器、雕塑、碑刻什么的。地下一层则是水关遗址的挖掘现场。

辽金城垣博物馆 金中都水关遗址

所谓水关,也叫水门,其实就是为通行船只而建设的城门。当年凉水河应该不是一条纯粹的护城河,它也兼有运输的功用。这水关便是船只进出中都的必经之路。整个水关遗址为木石结构,全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米,宽7.7米,是国内已发现的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最大的一处,也是确定金中都城址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水利设施的重要实物。站在遗址前,看着这些近千年历史的青砖,不由得有些恍惚,你说城关下面会不会有个古墓,里面有个如金喜善一般的美女等着英雄去拯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