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围屋是散文,保留着中国古典村落形散神不散的风貌,那么土楼则是对仗工整的格律诗,体现着极至的形式美。我相信发明这种建筑的闽南人心中一定有某种艺术家的气质,在大义灭亲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拆那”,这种可贵的气质变得越来越难得一见了。
闽南的土楼多达数千座,有方有圆,也并非全部出自客家人之手,只是永定、南靖两县的客家土楼开发得最早,分布得也比较集中,早在我2005年去厦门玩的时候就已经相当有名了。200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更是火得一塌糊涂。永定县内,以承启楼领衔的高北土楼群和振成楼领衔的洪坑土楼群最为惹眼,来永定看土楼,这两处景点是不能错过的,联合通票优惠价98元/张。
承启楼旁边有座3层的小土楼,名叫“侨福楼”。没票的话也可以进去逛逛,它是一个土楼旅馆,想必友善的老板不会拒绝想“看房”的你。侨福楼的楼主姓江,是江家四兄弟中的老三。其他三兄弟旅居海外已久,挣了不少钱,就寄回来给留守的老三盖房子,侨福楼因此得名。四兄弟中的大哥最猛,膝下有九子一女,其中的五个儿子以及女儿都拿到了博士学位。五个儿子又找了五个女博士做媳妇。于是这一家总共有11个博士,办个研究所都够了,侨福楼故而又被称为“博士楼”。
侨福楼的房间虽然没有卫生间,但却是土楼旅馆中条件最好的。吃过晚饭,喝两盅老板娘泡的新茶,就可以踏着阵阵蛙鸣去承启楼啦,此时肯定没人验票。
承启楼号称“土楼王”,外墙有73米高,开3个大门。不亲眼看到绝对不能体会那种震撼,那种震撼我只在紫禁城太和殿外感受过。大门内,围绕中心祠堂还有两圈房屋,全楼4层共400个房间,最多的时候住过800口人。土楼王里的客家人当然就有一种王者的大气,每个居民都那么热情,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我试探性地问一位乘凉的大叔,能不能打开全楼的红灯笼让我照相。他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说罢起身拉着我就去找楼主,因为这件事只有楼主才能决定。
初听“楼主”二字,让我仰慕不已。管理这么大一个土楼的楼主得有多威风啊!哪知第二天连续碰到两个老大爷都自称是承启楼的楼主,言之凿凿绝不像是开玩笑。难道楼主是个小团体的代名词?回来请教侨福楼的老板,还果然如此。“楼主”的本意是拥有土楼产权的人,当年凡参与土楼建造的,子子孙孙就都是楼主。每个楼主像切蛋糕似的拥有或大或小一个扇形面上的房子,即如果他拥有一层的两间房,则这两间之上的所有楼房也全是他的。怪不得……帮我们开灯的这位楼主叫江维生,总是满脸笑容的一位老爷子。听说我们是北京过来的,二话不说扛着梯子就去电表箱那里把闸合上了。他说这灯笼是为了迎接胡Core视察才装的,过了大年三十那天就再没打开过,好荣幸啊!
在几大热门土楼中,只有承启楼允许游客登楼参观。像我们这样的散客,一上楼立马就被这宏伟的建筑吞没,如同落到大海里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