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w Gardens正位于Tube Map所划分的4区,坐District Line到Kew Gardens站下车,走5分钟便能看到这座植物园的大门,Victoria Gate。现在这里虽然不属于皇家管辖,但却曾得到过几位国王和王子的亲自照料。英国人热衷于园艺,Kew Gardens就是皇室成员亲手栽花种草的地方。据说在1751年,有位叫弗雷德里克的王储因为顶着暴雨照料园中的珍贵植物而患上了肋膜炎,最终44岁便去世了,这真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为科学献身的最高级别领导了。
Kew Gardens里最惹眼的要数那些玻璃温室,伦敦气候阴冷,温室便是来自热带的珍贵植物的家。从Victoria Gate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Palm House,植物园的第一座玻璃温室,也是全世界第一座玻璃温室。1848年这座温室落成之前,从来没有人见过完全用钢架和玻璃搭起来的建筑,想都不敢想。建造这个温室的主要目的是栽种从热带殖民地带回来的棕榈树,当年的英国鬼子就像爱搬东西的大耗子,不停地把全世界各地的珍宝搬回自己的小岛上收藏起来,这个癖好在后面要讲的British Museum里还有更好地体现。
位于植物园西南的Temperate House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温室,也是目前仍然健在的最大的维多利亚式玻璃建筑。这里培育着来自全世界各大洲的大型喜热植物,具体名字我叫不出来,喜欢研究植物的同学可以去kew.org上仔细琢磨。
到了Temperate House,就能看到不远处有座怪模怪样的塔,它叫Pagoda(其实就是宝塔的意思,并非特别的名字),是建筑师Chambers于1762年建造的,为当时全欧洲最高的中式建筑。18世纪的英国人热衷于在花园里建造中式建筑,那正是整个西方世界憧憬东方文明的年代,接下来的鸦片战争就让西方人抢到了真正的东方宝贝。不过从一个中国人的眼睛里看,这座塔仿得有些四不像,且不说它是偶数层的,单就风格来说也更偏日本味道,它旁边还正好有一个日本园艺区,简直是把我搞糊涂了!
Kew Gardens里我最喜欢的温室是The 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它的建筑风格非常现代派,里面收集的植物也极为古怪,最最最要看的便是传说中的泰坦魔芋(Titan Arum)。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这种古怪的东西了,它的花蕊能长到3米高,花瓣直径将近2米,发出如同尸体腐烂般的恶臭,吸引苍蝇臭虫等小动物给它传粉。和泰坦魔芋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大王花的东西,也是巨大无比巨臭无比,但大王花的外观更像个脸盆,不会向高处生长。可惜我没有福气看到盛开的魔芋,从Kew Gardens官方网站上的泰坦魔芋专题页面来看,这东东今年5月2号盛开,那会我正陪同美美在五亭龙玩具城里大肆血拼中,就差了半个月啊!
凋谢的泰坦魔芋并没扫我的兴,因为这个温室里还有其它有趣的植物,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会吃虫子的植物,猪笼草啊、瓶子草啊、捕蝇草啊,这些都是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怪物,直到今天才亲眼见到,算是了了大大的心愿。
既然是植物园,自然少不了树,Kew Gardens里奇形怪状的大树也数不胜数。如果要给它们的长相打分的话,我肯定要给这株产自南欧地中海沿岸的石松(Stone Pine)投一票。这家伙哪里是树,分明就是妖,老树妖!
离老树妖不远的地方,有一株来自智利的南美杉树,这种树的支条非常密实,树叶则是呈锋利的刀片状紧紧扎在一起,就像墙头上防止人翻越的玻璃片似的。即使是灵巧的猴子面对这么一棵树,想爬上去也是件相当抓狂的事。所以它就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英文名字,Monkey Puzzle。
有树就有鸟,绿油油的Kew Gardens是大鸟小鸟们安家立业的好地方。这里的鸟和皇家公园里的一样胆子大,不怕人。刚刚孵出来的小小鸟最受大家喜爱,在我拍照的时候,对着这只小鸭子的镜头加起来恐怕能买一辆劳斯莱斯,罗纳尔多都会嫉妒从来没有这么人对着他拍照。
园子里还有一只特别骄傲的孔雀,见到游人对它笑,它就很恼火,一边开屏一边追笑它的人。孔雀不稀奇,但这是我第一次拍到开屏的孔雀,特此留念。
今年是Kew Gardens建成250周年纪念,到处都喜气洋洋地挂着彩旗。2003年Kew Gardens成为伦敦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但至今外国游客不多,所以它仍然是伦敦市民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首选。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离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太近了,又刚好位于航班进场路线的正下方。希思罗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真不是盖的,从我进了Kew Gardens开始,每30秒钟头上划过一架大型客机,整整一天,毫无间断。找个空旷点的地方抬头望,能看到4架客机在天上排成一条线,按顺序向西边俯冲过去,场面颇为壮观!